top of page

白海豚學術文章

台灣野生動物學會

2024年9月23日

極度瀕危臺灣白海豚的最新族群量與存續評估顯示沒有復育跡象(2022)

Claryana Araújo-Wang, John Y. Wang, Alexandru Marian Draghici, Peter S. Ross, Simon J. Bonner

 

分佈範圍狹小且數量稀少的小型鯨豚族群,在面對人為干擾時特別脆弱,而評估這些鯨豚的族群參數,有助於深入了解牠們受到不同威脅的影響。臺灣白海豚是臺灣特有亞種,且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1]。本研究於2010年至2018年間,使用貝氏架構(Bayesian framework)的機率模式,以重複捕捉法(mark–recapture models)來估計白海豚的族群量與趨勢,同時也探討了不同年齡層間的數量差異,以及牠們對棲地的利用。族群量估計值在2010年最高,有72隻(95%信賴區間:65-78隻),而在2017年下降至61隻(95%信賴區間:58-64)。最長年齡層的個體數在10隻(95%信賴區間:10-11;2013年)到13隻(95%信賴區間:10-13;2016年)之間。資料顯示,隨著時間推移,最長年齡層的海豚數量是穩定的,但其他年齡層,包含具繁殖能力的個體,則呈現數量持續下降的趨勢;而此下降趨勢將對臺灣白海豚的復育造成影響。空間異質性分析顯示,那些發現率較高的區域可能對白海豚的生物功能(biological functions)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這些區域採取立即的關鍵措施(例如:禁用刺網捕漁)可能有助於族群復育。然而,考量到族群量小且仍呈現下降趨勢,應該減少其整個分佈範圍內的各種威脅,包括在白海豚棲息範圍內、外新建離岸風力發電場所帶來的威脅。要阻止臺灣白海豚走向滅絕,我們必須採取協同一致的行動來因應已知威脅、持續監測白海豚族群,以及讓相關權益關係人了解現況。


[1] 根據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保育分級。

歡迎聯絡:Claryana Araújo-Wang (araujoclaryana@gmail.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