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野生動物學會

2024年7月10日

圈養與野生中華穿山甲的繁殖週期與幼體成長的差異和對保育的影響(2024)

台灣聯絡人:孫敬閔


孫敬閔、羅諠憶、詹芳澤林桂賢、裴家騏

瀕危物種的圈養繁殖和野放對保育及其野外族群復育至關重要。過往探討圈養出生動物的野放議題時,主要聚焦在野放前的行為調整和對新環境的適應,而較少探討在圈養環境下,動物繁殖特性和幼體發育模式改變的現象。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因傳統藥材與珍饈市場的需求,導致其野外族群量因盜獵而大幅下降,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然而,臺灣成功的圈養繁殖可能為野外族群的復育提供一個選項。本研究結合了從1997年至2023年間的圈養和野外觀察紀錄,並比較以下的資訊:(1) 交配季節、(2) 出生月份、(3) 出生時的體重和總長度,以及(4) 新生兒斷奶前的生長模式。本研究發現在圈養環境下,中華穿山甲的交配與出生時機不同於在野外般的具有季節性,且出生時的體長與體重也明顯比野外的新生兒更長、更重。值得注意的是,圈養環境下出生的穿山甲,在25週齡前,即使尚未斷奶,其體重增長速度也比野生同類快了近一倍。這種快速成長可能是受到圈養飲食中的高營養含量所致。本研究因此建議人工飼料配方應更接近野生穿山甲的飲食條件,以降低肥胖風險。此外,對於中華穿山甲的繁殖特性和出生後的生長速度,不能只參考圈養個體的觀察紀錄,也必須將野生族群的數據納入考量。我們的結論是,中華穿山甲在繁殖和生長方面會因為環境變化而表現出彈性,可提供穿山甲圈養管理和野放計畫的參考。



歡迎聯絡:孫敬閔 pangolin_tw@mail.npust.edu.tw

bottom of page